特句子网
唯美句子

佛性禅心经典语句(精选125句)_唯美句子

时间:1970-01-01
佛性禅心经典语句

1、如是四种静虑.四无色定及五神通,与外道共。唯得此定,非但不能脱离生死,反于生死而为系缚,故于奢摩他不应喜足,更当寻求真无我见毗钵舍那。宗喀巴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卷十六

2、火中生莲华,是可谓希有。在欲而行禅,希有亦如是。《维摩诘经》卷中,佛道品譬如粪秽聚,弃着于大道,莲花生其中,香洁而悦意。《法句经&花品》

3、未人定位,系心于所缘,已入定时,不系心于境。《大般若经》卷三三二,善学品

4、学道须具大勇猛心,立决定志,不顾生死,不计成败,始有相应分。夏莲居《自警录》

5、学人用功,好比将一瓦片抛于深谭,直沉到底为止。原妙《高峰原妙禅师语录》

6、最初如果没有在闻思上下功夫,就会流人黑暗迷蒙之禅定。冈波巴《宝蔓集》

7、何谓菩萨能持禅定?佛言:能除身心粗相。《思益梵天所问经》卷一

8、誓不与本分间隔,作一佛事,乃至一称一礼,一誓不与本分间隔,为一人,乃至交一言,一誓不与本分间隔,阅一书.作一字,一誓不与本分间隔.一坐立.一谈笑。玉琳通琇禅师《自励四誓》

9、此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,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。龙树《大智度论》卷十七

10、牧牛不放逸,其主获其福,六牛六年中,展转六十牛。比丘戒成就,于禅得自在,六根而寂然,六年成六通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卷四十优美句子摘抄-唯美句子-经典好词好句好段六,牧牛品

11、借彼魔恼,坚我愿力,只要将猛,不怕贼强。夏莲居《自警录》

12、定慧相须,戒为定基无禅不智,无智不禅,道从禅智,得至泥洹。《法句经》卷下,沙门品

13、观佛三昧佛为法王,能令人得种种善法。是故坐禅之人,先当念佛,佛者,能令人无量罪微薄,得诸禅定。至心念佛,佛亦念之。如人为王所念,怨家债主不能侵近,念佛亦尔,诸余恶法不能娆乱。佛陀蜜多罗《五门禅经要用法》

14、行亦禅,坐亦禅,语默动静体安然。纵遇锋刀常坦坦,假饶毒药也闲闲。玄觉《永嘉证道歌》

15、是法皆空远离,亦不可取。汝等舍离,是涅槃想,莫随于想,莫随非想,莫以想舍想,莫以想观想,若以想舍想者,则为想所缚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一一二,普明菩萨会

16、一心不散乱,尽摄诸善法。龙树《大智度论》卷七十三

17、常勤修习方便慧,起殊胜道,安住不动,无有一念休息废舍,行住坐卧乃至睡梦,未曾暂与盖障相应。《华严经》卷五十,十地品

18、有相静虑虽至究竟,然彼等中,无真对治能断生死之本。故为断除生死之本,尚须无相瑜伽。宗喀巴《密宗道次第论》

19、若我修精进,遭逢寒暑.王贼.水火.狮子.虎狼.无水符处,要必坚强其心,誓不退没。凿亲《发菩提心经论》卷下

20、为法因缘,不惜身命.妻子.财物。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二,名义菩萨品

21、有所观法,皆空皆寂,无有坚固,是观亦空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一一二,普明菩萨会

22、初禅过患,内有觉观,外有火灾,二禅过患,内有欢喜,外有水灾,三禅过患,内有喘息,外有风灾,善男子,彼第四禅,内外过患一切俱无,是故诸灾不能及之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十二,圣行品

23、若有乐定修相应行诸菩萨等,未曾听闻微妙法门,又不听闻圣教法律,但于三摩地中,生知足想,当知是人起增上慢,不能解脱生老病死。虽善修正定,不能破我想,后为烦恼乱,如外道修定。若观法无我,观已善修习,是证涅槃因,非余能寂灭。《三摩地王经》

24、以根本四禅,是众行之本。一切内行功德,皆因四禅发,依四禅而住。智颇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卷一

25、诸有持明人,远离诸有相,勿生取着心,造立塔庙等,勿读诵经典,勿建曼荼罗。若自性相应,斯即为最上。《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》卷一

26、老僧行脚时,除却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,除外更别无用心处。若不如是,大远在。赵州从谂禅师《传灯录》卷十

27、闲时要忙,忙时要闲。夏莲居《自警录》

28、修持万千种的有缘三昧,不及修持一刹那之无缘三昧来得殊胜。冈波巴《宝鬘集》

29、当知如是念佛三昧,则为总摄一切诸法。《大集念佛三昧经》卷七

30、若起精进心,是妄非精进,若能心不妄,精进无有涯。《法句经》卷上

31、其学第一禅,精勤甚难致。其余三禅者,方便遂易至。譬如学射法,初始甚难中,已能中大准,闭目破一毛。《修行地道经》卷五

32、以佛为境界,专念而不息,此人得见佛,其数与心等。《华严经》卷十六,须弥顶上偈赞品

佛性禅心经典语句(二)

1、定慧一体,不是定是慧体,慧是定用。即慧之时定在慧,即定之时慧在定。《六祖坛经&定慧品》

2、住寂静境界,而不舍散乱境界无碍用。《华严经》卷五十三,离世间品

3、世人多重金,我爱刹那静,金多乱人心,静见真如性。心通法亦通,十八断行踪,但自心无碍,何愁神不通。庞蕴居士

4、若欲报佛恩,一念在禅定,胜活三千界,满中一切人。《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》卷下

5、一切诸苦树,放逸为根本,是故欲离苦,应当舍放逸。《正法念处经》卷五十七不放逸不死,放逸是死处。不放逸不死,放逸常生死。《正法念处经》卷二十五

6、身相既定,气息亦调。念起即觉,觉之即失。久久忘缘,打成一片。此坐禅之要术也。道元《普劝坐禅仪》

7、止能遮结,观能断灭,止如捉草,观如镰刈。诃梨跋摩《成实论》卷十五

8、由禅得神足,至上不究竟,不获无为际,还堕五欲中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三十八,马血天子品

9、应以无思而为方便,圆满静虑波罗蜜多,有味无味不可得故。《大般若经》卷三,初分学观品

10、如拔坚木,先以手动,后则易出。菩萨定慧亦复如是,先以定动,后以智拔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三十一,狮子吼菩萨品

11、已断微细沉掉,心三摩地相续转时,若起功用作行,反成三摩地之过失。修此对治,谓不作行,安住于舍。当知此舍,是舍防护功用,非舍取境之力也。宗喀巴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卷六

12、进止安徐如象王,勇猛无畏犹师子,不动如山智如海,亦如大雨除众热。《华严经》卷十八,明法品

13、一切善法,不放逸为本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三十八,迦叶菩萨品

14、心为境界,以心系心,渐入寂定,以心住心,正住三昧。心寂定故,便能专一,心专一故,次第无间。得定心故,心常寂静,心寂静故,心生喜乐,便除欲爱诸恶不善,有觉有观,定生喜乐,成就初禅。《大乘宝云经》卷二

15、无量众生修学佛道,多有退转,时有一人乃能得道,如庵罗花及鱼子等。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一,解脱品

16、出入来去坐卧行住一心不乱。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卷十七

17、菩萨若乐受寂静乐,不乐听法.说法.问疑,以寂静故,烦恼不起,以不起故,不知知想,不离离想,不证证想,不修修想,不得实义,是名魔业。《大集经》卷十一,海慧菩萨品

18、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,于彼相中不生憎爱,亦无取舍,不念利益成坏等事,安闲恬静,虚融澹泊,比名一相三昧。若于一切处,行住坐卧,纯一直心,不动道场,真成净土,此名一行三昧。《六祖坛经&付嘱品》

19、如人擎油钵,不动无所弃。妙慧意如海,专心擎油器。若人欲学道,执心当如是。《修行地道经》卷三,劝意品

20、欲人一行三昧,当先闻般若波罗蜜,如说修学,然后能人一行三昧,如法界缘,不退不坏,不思议,无碍.无相。《文殊说般若经》

21、夫宴坐者,不于三界现身意,是为宴坐。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,是为宴坐。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,是为宴坐。心不住内,亦不在外,是为宴坐。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,是为宴坐。不断烦恼而人涅槃,是为宴坐。《维摩经》卷上,弟子品

22、云何心一境性?善男子,谓通达三摩地所行影像唯是其识,或通达此已,复思惟如性。《解深密经》卷三

23、者贪欲,二者瞋恚,三者掉悔,四者昏眠,五者疑盖。除此五盖,方得禅定。《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》卷八

24、所取之境体既是空,能取之心性亦非有,所观心境了知是空,能观察智体实非有。《佛说宝雨经》卷八

25、心若调适,道可得矣。于道若暴,暴即身疲。其身若疲,意即生恼,行即退矣。其行既退,罪必加矣。但清净安乐,道不失矣。《四十二章经》

26、意乱当数息,意定当相随,意断当行止。得道意当观,不向五阴当还,无所有当为净也。《佛说大安般守意经》卷上念诵苦行等,虽常时修习,心余散乱者,佛说为无义。月称《入菩萨行论》

27、以若得前所说第一静虑未到地摄正奢摩他,纵未获得

28、息口不言,冥合于理,口为禅门。摄眼分别,混合无异,眼为禅门。耳所闻声,了知虚妄,毕竟寂灭,犹如聋人,耳为禅门。乃至身.意,亦复如是。善男子,摄诸尘劳,入不二门,旷彻清虚,湛然凝定。延寿《宗镜录》卷九十五

29、上根菩萨居露地,中根菩萨居叶中,下根菩萨居石室,未成佛道常不卧。《心地观经》卷五,阿兰若品虽行苦行,不惮劬劳,恒无退转。《心地观经》卷八,成佛品

30、外离相为禅,内不乱为定。外若着相,内心即乱,外若离相,心即不乱。本性自净自定,只为见境思境即乱。若见诸境心不乱者,是真定也。《六祖坛经&坐禅品》

31、一切恶友.诸烦恼业,即是菩萨道庄严伴。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二,义菩萨心坚固品

32、修定诸有坐禅出入息,心意坚同无乱念,正使地动身不倾,此名禅度不应弃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一,序品

佛性禅心经典语句(三)

1、若是祖宗门下上根上智,一闻千悟,得大总持。其有根微智劣,若不安禅静虑,到这里总须茫然。慧寂《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》

2、一切智道常现在前,未尝散乱,是名禅那波罗蜜。《华严经》卷三十七,十地品

3、世诸佛人道之初,先以六妙门为根本。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卷一

4、有失败的勇气,才有成功的希望,有辛勤的耕耘,才有丰实的收成。星云《佛光菜根谭》

5、精进太急,增其掉悔,精进太缓,令人懈怠。是故,汝当平等修习摄受,莫着.莫放逸.莫取相。《杂阿含经》卷九,第239经

6、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,无有一心一行空过,不向萨婆若者。《胜天王般若经》卷六,平等品

7、轻安所持于善所缘心一境性之定,即止自性。宗喀巴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卷六

8、佛言:夫为道者,犹木在水,寻流而行,不触两岸,不为人取,不为鬼神所遮,不为洄流所住,亦不腐败,吾保此木决定人海。学道之人,不为情欲所惑,不为众邪所娆,精进无为,吾保此人必得道矣。《四十二章经》

9、学者须先打破自欺一关,始有商量处,优美句子摘抄-唯美句子-经典好词好句好段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,工夫始有着手处。夏莲居《自警录》

10、若人无定心,即无清净智,不能断诸漏,是故应勤修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五十七,佛说入胎藏会

11、一心住三昧,无量劫不动。《华严经》卷六十九,入法界品

12、以分别为道,以烦恼为道,以疾病为道,以鬼神为道,以苦为道,以死为道。藏巴嘉热大师六平等

13、多一分努力,自然少一分挫败。星云《佛光菜根谭》

14、终日吃饭,未曾咬着一粒米。终日行,未曾踏着一片地。与么时,无人我等相,终日不离一切事,不被诸境惑,方名自在人。希运《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》

15、无障碍解脱智,不离一切法如实觉,一切法如实觉,不离无行无生行慧光,无行无生行慧光,不离禅善巧决定观察智,禅善巧决定观察智,不离善巧多闻。《华严经》卷三十五,十地品

16、直须心心不触物,步步无处所,常无间断,始得相应。洞山良价禅师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三

17、学道须是铁汉,两字信条:真干。宁肯碎骨粉身,终不忘失正念。夏莲居《自警录》

18、耽着三昧,退失佛法,执取善根,退失佛法。《华严经》卷五十七,离世间品

19、若能念佛心不动,则常睹见无量佛。若常睹见无量佛,则见如来体常住。《华严经》卷十五,贤首品

20、如人学射,久习则巧,后虽无心,以久习故,箭发皆中。我亦如是,初学不思议三昧,系心一缘,若久习成就,更无心想,恒与定合。《文殊说般若经》

21、于念念中,身语意业皆无空过,悉以回向一切智门。《华严经》卷十八,明法品

22、念诵不应太急缓,声非太大及太小,非共人语非散乱,非缺伊邬庵啊等。《妙臂菩萨所问经》

23、禅定为佛弟子,常悟自觉,日暮思禅,乐观一心。《法句经》卷下,广衍品

24、于无上瑜伽之经中,亦说不护三昧耶及灌顶下劣.不了真性,以此三者,虽行修习,任何亦无成就。宗喀巴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卷六

25、菩萨虽复不惜身命,然为拔济众苦.救护正法,当应爱惜。世亲《发菩提心经论》卷下

26、如四衢平处,有善调驾驷,有善御者,随意自在。如是比丘亲近四禅,多修学已,欲证通法,随心即得,自在无碍。《舍利弗阿毗昙论》卷十四,非问分禅品菩萨虽人诸禅,还取欲界法,不随禅生。《小品般若经》卷六

27、结跏趺坐,当愿众生,善根坚固,得不动地。修行于定,当愿众生,以定伏心,究竟无余。若修于观,当愿众生,见如实理,永无乖诤。《华严经》卷十四,净行品

28、了达身.语.心.业自性皆无所得,由是得与真言行相自性相应,非智所觉,非心所现。《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》卷一

29、当勤精进。譬如小水常流,则能穿石。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,譬如钻火,未热而息,虽欲得火,火难可得。《佛遗教经》如人执小木,而入于巨海,人木则俱没,懈怠俱亦然。《杂阿含经》卷十六,第44624

30、如坐禅师教诸弟子除心意识,若除心意识不更生,若不更生则无复身,若无复身则亦无命,若无有命则不更生,是为禅师杀人寿命。《文殊师利问经》卷上

31、法界一相,系缘法界,是名一行三昧。《文殊说般若经》

32、菩萨摩诃萨所有禅定,若声闻人者,身心不动,心便自谓人涅槃已。若菩萨人者,身心精进无有懈怠,以四摄法摄取众生,大慈悲故,以六波罗蜜教化众生,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。《大宝积经》卷-。七,大乘方便会

佛性禅心经典语句(四)

1、修定有如此因缘:谓比丘爱护解脱戒,成就威仪行,已行处,爱护微戒,惧如金刚,受持于戒,断邪命,行正命,善知识.善亲厚.善众,摄诸根门,饮食知足,勤行精进,初不睡眠,离障碍法。《舍利弗阿毗昙论》卷十四,禅定品

2、行菩萨行,不顾身命,无能沮坏,发心趣向一切智故。《华严经》卷五十四,十地品

3、诵咒心不向外驰,应依是理善修作,若心散乱而外驰,虽持一劫不得果。《六面续》

4、佛言:夫为道者,如牛负重,行深泥中。疲极,不敢左右顾视,出离淤泥,乃可苏息。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,直心念道,可免苦矣。《四十二章经》

5、百千哑羊僧,无慧修静虑,设经百千劫,无一得涅槃。聪敏智慧人,能听法说法,敛念须臾顷,必速至涅槃。《佛藏经》

6、懒于一事,懒于万事。好易之人,自知非道器矣。道元《永平初祖学道用心集》

7、念佛持咒禅般舟三昧父,大悲无生母,一切诸如来,从是二法生。龙树《十住毗婆沙论》卷一

8、不畏大事,不轻小事。尽悲智力,究竟无遗。四十华严卷十二

9、真干者,向道之心过于饥渴饮食。有一毫夹杂.一毫自欺则非真,有一毫懈怠.一毫自恕则非干。夏莲居《自警录》

10、云何心一趣性?谓寻伺寂静故,心不散不乱不流,安住一境,故名心一趣性。目连《法蕴足论》卷六

11、阿那波那门,二不净观门,三慈心门,四因缘门,五念佛三昧门。此五法门,通摄一切诸禅。智额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卷三

12、有照有觉,俱名障碍,是故菩萨常觉不住,照与照者,同时寂灭。譬如有人自断其首,首已断故,无能断者。则以碍心自灭诸碍,碍已断灭,无灭碍者。《圆觉经》卷上

13、当于佛法中,勇猛常精进。譬如微少火,樵湿速令灭,于佛教法中,懈怠者亦然。如钻燧求火,未出而数息.火势随止灭,懈怠者亦然。《华严经》卷十三,菩萨问明品

14、譬如惜水之家,善治堤塘,行者亦尔,为智慧水故,善修禅定,令不漏失,是名为定。《佛遗教经》

15、禅思比丘无他想念,唯守一法,然后见心。《大灌顶经》

16、大功德的成就才有大智慧,你光在打坐里头求智慧,这是小乘法门。南怀瑾《如何修证佛法》

17、禅定,则耽受禅味为凡外,住着寂静为小乘,而大乘禅定,则在增加日常各种办佛法事的能力,使之坚忍与有镇定的功夫。太虚《中国现时学僧应取之态度》

18、散心者尚不能得世间经书工巧等利,何况能得出世间利,故知一切世间.出世间利,皆以定心故得。诃梨跋摩《成实论》卷十二

19、不见身,不见心,心无所念,是名菩萨真实精进。龙树《大智度论》卷十七

20、志气须刚烈,工夫用软磨。夏莲居《自警录》

21、未有挂名山林,身驰朝市,悠悠扬扬,一暴十寒,而成道业着,亦未有苦志力行,殚精竭神,不退不休,以悟为则,而道业无成者。盖求名在人,求道在己。学道人惟宜决心精进而已,勿怀侥幸之图,勿以枉屈为虑。莲池《竹窗随笔》

22、一切断欲,截意根源,昼夜守一,必入定意。《法句经》卷下,尘垢品

23、以应萨婆若心,以自方便入诸禅,不随禅生,亦教他令人诸禅,以无所得故,是名菩萨摩诃萨禅那波罗蜜。《摩诃般若经》卷五,问乘品

24、夫为道者,譬如一人与万人战。挂铠出门,意或怯弱,或半路而退,或格斗而死,或得胜而还。沙门学道,应当坚持其心,精进勇锐,不畏前境,破灭众魔,而得道果。《四十二章经》

25、佛告阿难:此观佛三昧,是一切众生犯罪者药,破戒者护,失道者导,盲冥者眼,愚痴者慧,黑暗者灯,烦恼贼中是勇健将,诸佛世尊之所游戏.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。《观佛三昧海经》卷九

26、禅耳声止进至二禅,二禅念灭进至三禅,三禅欢喜灭进至四禅,四禅喘息灭得空定。《六度集经》卷七

27、若也用功间断,才作还休,求悟怪自难期。法顺《华严五教止观》

28、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,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。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》

29、放逸生死本,谨慎是胜道。《正法念处经》卷三十

上一篇:过生日发朋友圈的句子(精选70句)_唯美句子 下一篇:返回列表

相关推荐